博缘德化陶瓷商城   
厂家直销
欢迎定做,批发价格从优

 
点击放大
绿渡母 德化
原  价: 2500 元
Edehua价: 2280 元
 
点击放大
含胎花 家居
原  价: 2580 元
Edehua价: 1982 元
 
点击放大
富贵壶 玉瓷
原  价: 3500 元
Edehua价: 2600 元
 
点击放大
俏江南明清古
原  价: 3280 元
Edehua价: 2980 元
 
点击放大
喜上眉梢直桶
原  价: 43 元
Edehua价: 35 元
 
点击放大
静思观音德化
原  价: 62000 元
Edehua价: 59000 元
 
新闻内容
 

德化陶瓷古窑址简介
发布人:《德化县文物志》 发布时间:2006年9月23日 已被浏览 7312
  

  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重要产瓷区之一,德化窑址于1961年5月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屈斗宫德化窑址”(包括浔中、三班、盖德3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)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提升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根据近40年来的普查,迄今全县已发现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瓷窑址238处,古陶窑址6处,窑址遍布全县各乡(镇)。

  现将1976年重点发掘的碗坪仑宋代窑址、屈斗宫宋元时代窑址和全县已发现的古瓷窑、古陶窑遗址简介于下:

  一、碗坪仑古瓷窑

  碗坪仑宋代古瓷窑,在县城西部盖德乡盖德村,距县城约7公里右侧的山坡上。窑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。1966年2月普查发现,1976年6月9日至7月16日,由省、县、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组织发掘,揭露总面积87.25平方米。在第2层(上层)、第3层(下层)发现残窑基2处,出土各种瓷器和窑具共1700余件。

  上层窑头尾已被破坏,窑残长12米,宽2.60-2.80米.残高0.15-0.25米,窑壁用长方形砖砌成,两壁有残窑门5处,该层系青瓷与黑瓷共存的堆积,迭压在白瓷堆积之上,出土釉、黑釉和酱釉瓷器497件,产品有碗、盘、碟、钵、罐、壶、瓶,以碗、瓶为主,造型以瓶和军持为优。有迭烧、芒口覆烧、套烧、支烧和扣烧等方法。出土的生产工具27件,有垫圈、垫饼、垫柱、匣钵、筒形垫具、试片、磨钵和铁刀。在中部偏东的古瓷堆积层,出土了早至唐“开元通宝”,晚至南宋“建炎通宝”的14枚铜钱,根据瓷器的造型、纹饰、釉色和制法特征推断,该层为南宋的龙窑。

  下层发现一个窑头和近似半椭圆形的残窑基,残长约3.70米,身宽1.40米,残高约0.70米,窑头券顶已经倒塌,火腔、通火孔及窑壁保存尚好。出土的生产工具有垫托、托盘、垫柱、匣钵、支圈、垫圈、垫饼、钵模、小碟模、带把模具117件。瓷器产品均为白瓷器,有碗、盘、碟、洗、钵、壶、瓶、盅,粉盒的数量最多,质量最好。部份产品因火候差异呈青白或灰白,乃至牙黄。烧制方法以支烧为主。根据瓷器的造型、纹饰、制法等特征的综合分析,该层为北宋的龙窑。

  碗坪仑的产品,形式多样,坯体多采用轮制,模印和胎接成型。上釉技术主要采用蘸釉和荡釉兼用的方法。北宋器物的碗、盘、粉盒盘口特大,花纹富丽而注目。产品造型精致,圈足宽矮规整,胎质薄细,致密度高。釉色滋润,白里泛青。装饰方法以刻花、划花、印花为主,线条简洁粗放,流畅明快。纹饰以莲荷、牡丹、云水、蕉叶和缠枝花为主体,兼有篾纹、菊瓣、葵纹、麦穗、卷草、珠点、鱼、鸟等几十种,构图严谨,生动秀丽。南宋碗坪仑窑,改生产青瓷和黑瓷两大系统,除以碗、盘、钵、罐、壶等日用瓷外,还新生产了大量造型美观,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和军持。这些产品质坚胎厚,圈足外敞,同类器形式变化多样,造型端庄持重,釉色青里闪灰,透明如镜,体现了南宋瓷器注重釉色的时代风格。器表多素面,花纹较前期显著减少,那种图案规整、线条粗放、丰富多彩的纹饰,已为少量划刻粗糙和模印的瘦长莲瓣纹、云水纹和弦纹所代替。新兴的用毛笔书写款识的方法,为后期瓷器装饰的多样化开辟了新的途径。

 碗坪仑窑址出土的军持、粉盒和腹部凸印莲瓣纹的青白釉小花瓶产品,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。证实它是一个重要的外销瓷窑址。

  二、屈斗宫古瓷窑

  屈斗宫窑位于浔中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。

  这座于1976年由省、地、县、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发掘的宋元时代古瓷窑址,范围较大,东西宽约300米,南北长约150米。挖出的窑基全长(坡长)57.1米,宽1.4-2.95米,共有17间窑室,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多件完、残瓷器标本。

  屈斗宫窑窑头火腔和窑床基本保存完好,从窑基现存构造看,窑体宽大,火腔狭小,呈半圆形,火腔与窑床交界处,保留有5个通火孔。窑室一般呈长方形,两边都留有火路沟。室与室之间保留有隔墙(或称挡火墙),隔墙底设通火孔,由残存隔墙观察,隔墙系由窑室底部砌叠至窑顶部。窑室底部倾斜,有分间(或室),但不分级。上铺石英细砂,砂上放置匣钵垫或托座。

  窑基共残存14个窑门,其中11个开在东边,3个开在西边。窑身两壁外附有护墙,一般建立在两个窑门的中间,以保护窑壁。窑顶全部坍塌,从窑室内出土的模形砖考察,窑顶应为拱形。

  根据窑基出土的现状和结构分析,它既不同于龙窑,也不同于阶级窑,而是属于由龙窑发展到阶级窑的一种独特的窑炉类型——“鸡笼窑”。

  屈斗宫窑出土的生产工具印制铜锣盘,小盘、直道纹洗、莲瓣纹碗、缠枝纹盒和军持的印模,制坯(修坯)用的转盘,有敲开匣钵的铁窑刀,有作为承托各类匣钵的匣钵垫,有装烧各种器物的匣钵(平底钵、凸底钵、圆底钵)和匣钵盖,有覆烧芒口碗的支圈,有莲瓣纹碗和洗形器对口烧的托座,有放置支圈用的垫底饼,还有垫圈。出土器物的品种有碗、盘、碟、壶、罐、瓶、洗、盅、盒、高足杯等十余种,而每种又各有不同形状的变化,多样别致。瓷器的釉色大致可分为两种,一种近乎影青系统的白釉,有的洁净滋润,光泽强,纹饰从釉色反映出来,显得非常美丽;二是白釉有的洁白无疵,滋润纯净。此外,或灰或黄,或深或浅等不同色调,都是在焙烧过程中未烧熟和生烧所造成的败色。装饰方法有印花、划花、贴花、浮雕等。纹饰有弦纹、卷草纹、篮纹、云纹、直道纹、篾纹、钱纹、凤纹、莲瓣纹和人物,还有莲花、梅花、葵花、菊花、牡丹等花卉,尤其盒盖上的图案花纹,更为丰富。有的图案花卉中还有“福”、“寿”、“/”、“般”、“金玉”、“金玉满堂”、“寿山福海”、“长寿新船”等吉祥字眼。这些花纹和文字都是模印阳文,线条比较流畅,反映了当时制瓷匠师的高超艺术水平。

从屈斗宫窑基内出土的器物和堆积层中器物排比,废弃年限应在元代。

屈斗宫窑中出土的军持、盒、小瓶、飞凤碗、执壶、弦纹洗、高足杯、瓷壶等同类器物国外都有发现。它为研究宋元时代的烧造规模、烧制工艺、窑炉发展和瓷器外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
屈斗宫窑址的发现,引起了国内外陶瓷专家、考古工作者和史学界的重视,纷纷到此参观考察。现已建了窑棚,加以保护。

三、各乡村古瓷窑址

经过多次的普查,至1995年12月,全县17个乡镇68个村中,发现古瓷窑址238处。

(一)浔中镇:窑址分布在11个村,共96处。

浔中村,共14处。即:(1)西墩边鼓垄窑(宋、元);(2)西墩谢厝窑(民国);(3)西墩王厝窑(民国);(4)西墩叶厝地窑(民国);(5)东头外窑(宋、元);(6)东头内窑(明、民国);(7)东头九间窑(又称“仑仔窑”)(清、民国);(8)东头杏脚窑(清、民国);(9)东头田边窑甲址(清、民国);(10)东头田边窑乙址(民国);(11)东头隆泰窑(清、民国);(12)东头福源窑(清、民国);(13)东头福兴窑(民国);(14)东埔窑(民国)。   

宝美村,共26处。即:(1)屈斗宫窑甲址(宋、元);(2)屈斗宫窑乙址(明、清);(3)屈斗宫窑丙址(明、清);(4)祖龙宫窑甲址(宋、元);(5)祖龙宫窑乙址(明);(6)拱桥垄窑(宋、元);(7)公婆山窑(宋、元);(8)寨后窑(宋、元);(9)五斗垄窑(又名“虱母岭头窑”)(宋、元);(10)水堀垄窑(亦称“后窑乙址”)(明);(11)后深埯窑(宋、清);(12)后店仔窑(宋、元);(13)后窑(宋、元);(14)后井窑(清、民国);(15)潭边窑(清、民国);(16)石排格窑甲址(宋、元);(17)石排格窑乙址(亦称“车碓岭右窑”)(清);(18)石排格窑丙址(清、民国);(19)岭兜前欧窑(宋);(20)岭兜窑(明、民国);(21)岭兜月记窑(清);(22)甲杯山窑(明);(23)程田寺格窑(民国);(24)下井亭窑(清);(25)尾库窑(清);(26)石排岭窑(民国)。

丁墘村,共5处。即:(1)太平宫窑(宋、元);(z)庠柄山窑(宋、元);(3)窑埯窑(清);(4)崇道宫窑(清);(5)丁墘窑(民国)。

丁溪村,共4处。即:(1)西门头窑(明、清);(2)坂头窑(清);(3)坪埔尾山窑(清);(4)坪埔窑(民国)。

隆泰村,共16处。即:(1)乐陶窑(清、民国);(2)乐陶宫兜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3)六车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4)六车寨仔山窑(清);(5)后所大草埔窑(宋、明);(6)后所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7)宏祠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8)凤洋桐上窑(明、清);(9)凤阳大路口窑(明、清);(10)凤阳陶铸坑窑(宋、元);(11)凤阳宫山尾窑(民国);(12)坂上大珍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1 3)后所虎头山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14)乐陶格仔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15)后山洋水尾窑(明、清、民国);(16)后山洋堀仔窑(明、清、民国)。

龙翰村,1处。即:黄竹林窑(清)。

高阳村,共25处。即:(1)杨坪张窑(清、民国);(2)大路巷窑(清、民国);(3)布伏山窑(清、民国);(4)埯园窑(清、民国);(5)窑埯窑甲址(清、民国);(6)窑埯窑乙址(清、民国);(7)杉林烘窑(清、民国);(8)土厝坂窑(清、民国);(9)石辟仔窑(清、民国);(10)后湖窑(清、民国);(11)后宅窑(清、民国);(12)羊广岭窑(清、民国);(13)后溪窑(清);(14)草埔窑(清、民国);(15)松柏林尖窑(清、民国);(16)岭头窑(清);(17)大路后窑(清);(18)蜈蜞垄窑(宋、元、清);(19)窑埯窑(清);(20)孝坊山窑(清);(21)宝寮格窑(又称“破寮格窑”)(清);(22)蜈蚣牙窑(宋);(23)梅垄窑(清、民国);(24)今厝荇窑(清、民国);(25)陈公窑(清、民国)。

英山村,1处。罗溪窑(清、民国)。

世科村,2处。释仔山脚窑(清);改良场窑(民国)。

石山村,1处。初溪窑(宋、元)。

石鼓村,1处。解路窑(又称“科荣窑”)(民国)。

(二)盖德乡:共6处,均在盖德村。即:

(1)碗坪仑窑(宋);(2)碗洋坑大坂内窑(宋、元);(3)碗洋坑大坂外窑(宋、元);(4)宫后头公田仑窑(宋);(5)后坑垅窑(宋);(6)后垅仔窑(宋)。

(三)三班镇:窑址分布8个村,共28处。

三班村,共4处。即:(1)火炉脚窑(明);(2)窑垅山窑(又称“上寮内窑”)(宋、明、清);(3)上寮外窑(明、清);(4)桐岭窑(明、清)。

泗滨村,共6处。即:(1)大垄口窑甲址(宋、元);(2)大垄口窑乙址(宋、元);(3)尾林窑甲址(宋);(4)尾林窑乙址(清);(5)梅岭窑(俗称“南岭窑”)(明、清、民国);(6)溪碧窑(清)。

东山洋村,共3处。即:(1)下村林窑(清);(2)新棨寨窑(明、清);(8)乌鲁坪窑(宋)。

蔡径村,1处。洞上窑(清)。

岭头村,1处。东坪窑(宋、清、民国)。

桥内村,共4处。即:(1)佳春岭窑(又称“家春岭”、“脚疮岭”、“王厝山”窑)(宋、元);(2)邱尺仔窑(宋、元);(3)碗窑溪窑(又称“碗窑山窑”)(宋、清);(4)店仔地窑(民国)。

龙阙村,共2处。即:(1)窑仔林窑(清);(2)石尾山窑(清、民国)。

奎斗村,共7处。即:(1)湖枫林窑(宋、元);(2)碗窑(宋、元);(3)旧窑(明);(4)新窑(明、清);(5)啤坝窑(又称“窑垄仔窑”)(明、清);(6)水吼窑(清);(7)溪口徐碗(清)。

(四)龙门滩镇:窑址分布在3个村,共13处。

苏洋村,共四处。即:(1)坎脚窑(清);(2)公所窑(清);(3)古洋水尾窑(清);(4)东霤窑(民国)。

村兜村,共3处。即:(1)真武亭窑(清);(2)水头窑甲址(清);(3)水头窑乙址(清)。

朱地村,共5处。即:(1)林地窑(清);(2)水尾窑(清)。(3)坊山窑(清);(4)尾仑窑(清);(5)山垄窑(清)。

(五)南埕镇:窑址分布在2个村,共3处。

南埕村,共2处。即:(1)瓷窑岭窑(清);(2)瓷窑垄窑(清)。

蟠龙村,1处。瓷窑岐窑(清)。

(六)雷峰镇:1处。

瑞坂村:瑞坂窑(清、民国)。

(七)水口镇:窑址分布在2个村,共3处。

湖坂村,1处。涌口窑(清)。

邱坂村,2处。即:(1)下楼坂窑(清);(2)白潭坂窑(清)。

(八)葛坑乡:窑址分布在5个村,共13处。

葛坑村,1处。胡须窑(清)。

下玲村,共4处。即:(1)坷垄窑(清);(2)石坊窑(明、清);(3)龙广窑(清);(4)二板桥窑(清)。

湖头村,共3处。即:(1)李田窑(清);(2)下仓尾窑(宋);(3)阿腊窑(清)。

龙塔村,共3处。即:(1)乌山岭窑(清);(2)双溪口窑(明、清);(3)鹭鹚坂窑(清)。

大岭村,共2处。即:(1)龟洋窑(清);(2)苏田窑(明、清)。

(九)杨梅乡:

窑址在白叶村,共4处。即:(1)下坂窑(清);(2)仑仔边窑(清);(3)牛头尾山窑(清);(4)荣福堂后山窑(清)。

(十)上涌乡:窑址分布在14个村,共31处。

上涌村,1处。月形仑窑(明、清)。

云路村,2处。即:(1)东洋尾窑(叉称“屈斗楼窑”)(清);(2)陈兰坂窑(清)。

曾坂村,1处。瓷窑坪窑(清)。

黄井村,1处。瓷窑坪窑(清)。

辉阳村,1处。仙亭厂窑(清)。

下涌村,共7处。即:(1)虎龙头窑(清);(2)虎垄坪窑(清);(3)后寮埯窑(清);(4)碗窑山窑(清);(5)桌头坂窑(清);(6)花树格窑(清);(7)潭仔边窑(宋)。

桂格村,共5处。即:(1)和玉窑(清);(2)胡龙桥头窑(清);(3)麒麟斩尾窑(清);(4)许坑林窑(明、清);(5)凤坑后碗窑(清)。

后坂村,1处。后坂窑(清)。

西溪村,4处。即:(1)常思窑(清);(2)水尾林窑(清);(3)炉坂窑(清);(4)西溪炉窑(清)。

门头村,3处。即:(1)黄仔坂窑甲址(清);(2)黄仔坂窑乙址(清);(3)吾洋窑(清)。

中洋村,1处。陈七垄窑(清)。

下村村,1处。后格垄尾窑(清)。

桂林片(含桂林、中洋、下村、门头、东山5个村)共3处。即:(1)羊条窑甲址(清);(2)羊条窑乙址(清);(3)羊条窑丙址(清)。

(十一)汤头乡:窑址分布在4个村,共16处。

汤头村,共5处。即:(1)洋头瓷窑路(清);(2)石公格窑(清);(3)格头窑(清);(4)赤土寨窑(又名“水尾山窑”)(清);(5)山边洋窑(清)。   

岭脚村,共3处。即:(1)石坊垄窑(清);(2)长坂窑(清);(3)瓷窑垄窑(清)。
格中村,1处。丘埕窑(清)。

福山村,7处。即:(1)社里岭窑(清);(2)下楼坂窑(清);(3)西墓丘窑(宋);(4)路尾窑(清);(5)苦竹埯窑(又名“桥头窑”)(清);(6)牛头格窑(清);(7)瓷窑坪窑(清)。

(十二)桂阳多:窑址分布在5个村,共9处。

涌溪村,共3处。即:(1)洪潮坑窑(又名“龙泽坑窑”)(清);(2)瓷窑坑窑(清);(3)后洋坂窑(清)。

王春村,共2处。即:(1)镇倒村窑(又名“颠倒村窑”)(清);(2)下地洋窑(又称“下甜洋窑”)(清)。

梓溪村,1处。斜岭脚窑(清)。

彭坑村,共2处。即:(1)下林坑湖头坂窑(清);(2)永丘村窑(清)。

安章村,1处。下过路窑(清)。

(十三)大铭多:窑址分布在3个村,共6处。

联春村,2处。即:(1)瓷窑(清);(2)瓷窑仑(清)。

大铭村,1处。瓷窑坑窑(清)。

琼山村,共3处。即:(1)下格坑窑(清);(2)后溪窑(清);(3)单山隙窑(清)。

(十四)国宝乡:窑址分布在3个村,共4处。

南斗村,1处。溪口窑(清)。

祥云村,1处。上云窑(清)。

格头村,2处。即:(1)格头窑甲址(清);(2)格头窑乙址(清)。

(十五)赤水镇:窑址分布在3个村,共3处。

苏坂村,1处。瓷寮坝窑(清)。

铭爱村,1处。霤头尾窑(清)。

东里村,1处。东官洋窑(清)。

(十六)春美乡:1处。

尤床村,尾桥下窑(宋、元)。

(十七)美湖乡:1处。

上田村,墓林窑(唐、五代)。

上述窑址如按年代分,唐-五代共1处,分布在1个村;宋、元时代共42处,分布在17个村;明代30处,分布在12个村;清代177处,分布在62个村;民国时期55处,分布在15个村。上述窑址的年代分布,为研究中国民窑——德化窑的形成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在古窑址调查中,还采集了一批各时代的瓷器标本,为德化瓷的历史研究和产品特色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。

四、古陶窑址

至1988年,全县4个乡镇5个村中发现古陶窑遗址8处。即:

浔中镇隆泰村的“乐陶窑”和“三车洋窑”;

春美乡尤床村的“洋头窑”、“仑头坪窑”及古春村的“盖德尾窑”;

杨梅乡杨梅村的“王坑窑”;

赤水镇永嘉村的2处陶窑。

 
点击关闭窗口
 相关最新新闻 更多新闻...
· 智能制造助力新材料产业升级 · 陶链同心,南北同行——德化&淄博
· 中国德化白瓷亮相克罗地亚 · 德化瓷在波黑开启当代陶瓷艺术展
· “德化窑”万里行巡展亮相马可波罗出生地 · 12万余件作品亮相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
· 福建的,中国的,世界的!——中国品牌日活动中的福建品牌推介观察 · 外国人眼中的“中国白”| 1935年一位西方学者的瓷都见闻(二)
·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德化陶瓷展区开展 · “人生如瓷”中国白 百炼成器向未来
·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:融合创新突破传统 探索发展 · 2024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获奖名单正式公布(国家工美行业最高奖)
· 汲工艺之美 开产业之新——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守与变 · 中法对话活动“世界的中国白”展览启幕
· 跨越3700年的对话 “世界的中国白”展览在杭州开幕 · 镜报聚焦:一抔德化土,千年丝路情 | 中法十年合作助力“中国白”再次走向世界
· 世界的“中国白”陶瓷展览于杭州举行 · “00后”德化瓷塑传人苏泓亦:千年瓷泥遇上青年匠心
· 中国传统工艺礼品走向世界,绿色环保理念成建筑企业新追求 “大家居”加速出海 引领全球采购热潮 · 德化白瓷闪耀广交会

版权所有(C)2006-2012 德化县博缘陶瓷文化有限公司-德化陶瓷商城 定购热线:13600777720(柯先生)
电话:0595-23552006 地址:福建省德化科技园科技大楼  在线服务QQ:200377771 56731988
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员 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  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
 闽ICP备11015122号-1

扫一扫关注微信官方